消失的三年
那天翻箱倒柜,翻出来一个白色塑料盒子。打开才发现是之前留下的核酸试剂。以前读历史书的时候,我心里有个疑问。那些特殊的三年与十年,可能短短几笔就带过了,但对当时那些亲历其中的人来说,每天的日子要怎么过呢?那样久的时间,那样漫长的等待。生活又是那么具体,无法抽象地跳过。哪怕真的熬过来了,对于那段被偷走的时间,又如何能释怀?
直到后面我自己也完整经历了另一个三年,我才发现,人性的狡猾,抑或是其坚韧之处——正在于我们是善于习惯的动物。习惯了日常生活,习惯了麻木。不止习惯,我们还善忘。于是许多时候也就谈不上释怀不释怀了。
那三年…现在想来,三年里最遗憾的是,我也随着这趟浑水起起伏伏,全然没有半点自由的意志,自主的行动。也许这是一种偷懒。把责任全部推到浑水里。可是,水浪再怎么波涌,如果心里有一支锚,我想总不至于慌里慌张,漫无目的。好比我在三十岁之后才忽而想要睡好、吃好、穿好,每天保持跑步、控制体重,多读点书、多练点英语,不是为了做旁人觉得的正确的事,只是更多想收集一点对生活的可怜的控制感。写作自然也是如此。用手里的笔造一支锚。只要我的笔还在写,这些文字堆起来的秩序,就能供我在日常中找到一点寄托。